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程规划 行程规划

黎巴嫩首都_黎巴嫩首都是哪座城市

zmhk 2024-04-18 人已围观

简介黎巴嫩首都_黎巴嫩首都是哪座城市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黎巴嫩首都”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黎巴嫩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个洲的国家,和哪些

黎巴嫩首都_黎巴嫩首都是哪座城市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黎巴嫩首都”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黎巴嫩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个洲的国家,和哪些国家接壤'?

2.黎巴嫩的首都的巨石建筑是怎样建造的?

3.黎巴嫩的行政区划

4.中东的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字

黎巴嫩首都_黎巴嫩首都是哪座城市

黎巴嫩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个洲的国家,和哪些国家接壤'?

       黎巴嫩,亚洲西南部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

       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

       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1920年大黎巴嫩成立后,不仅地域大大扩大,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在这新增加的人口中,什叶派和逊尼派居多,均超过了德鲁兹派人数,从而造就了今天马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3大教派为主的局面。

黎巴嫩的首都的巨石建筑是怎样建造的?

       蕞尔小国黎巴嫩历来都是各种国际势力激烈角逐的场所:黎巴嫩与叙利亚历史上关系特殊。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400年间,有350年两国是在一起作为“大叙利亚省”存在的,1920年又皆由法国托管。黎巴嫩独立以来,叙利亚坚持在黎有特殊利益,至今仍有两万叙军人在黎驻扎;黎巴嫩与巴勒斯坦关系微妙,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大批巴难民涌入黎巴嫩,巴方各种武装力量也屡屡从黎境内袭扰以色列,其引发的矛盾直接酿成黎巴嫩内战,至今仍有近50万巴难民滞留黎境内;亲伊朗的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及贝卡谷地建立反以基地,使黎巴嫩与伊朗的关系也变得复杂;黎巴嫩与以色列则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以军撤出黎南部后,边境局势虽有缓和,但仍存在许多激化局势的诱因。由于黎巴嫩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微妙,它在盘根错节的地区冲突中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伊战后,美国曾指责黎巴嫩藏匿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遭到黎巴嫩政府断然否定。

       如果人们能静心观察,那么会发现在一个各种势力纵横捭阖、外交关系错综复杂的黎巴嫩之外,另有一个山川秀丽、人民聪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黎巴嫩存在。享有世界性声誉的阿拉伯作家、著名诗人纪伯伦在其著名的散文中写道: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

       美丽的黎巴嫩,不仅出现在诗人的妙笔之下,而且也展现在每一个踏访它的游客面前:这里崇山绵延,森林茂密,海天蔚蓝,与一般人想像中的以沙漠、戈壁为主的阿拉伯世界大相径庭。由于冬春之交黎巴嫩海滨、山区温差较大,游客一天之内既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下海游泳,因此,山上滑雪场白雪皑皑,山麓的海滨沙滩却彩伞簇立,这成了黎巴嫩一道独特的风景。首都贝鲁特更不愧“中东小巴黎”的美誉,以白色、红色建筑为主体的城市镶嵌在碧蓝的地中海与葱绿的黎巴嫩山脉之间。

       《圣经》中的黎巴嫩

       黎巴嫩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公元前3000年前后,黎巴嫩人的祖先腓尼基人就在此生息,他们擅长经商和航海,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腓尼基人使用的22个字母经希腊传遍欧洲,派生出希腊语、拉丁语和斯拉夫语等多种文字,可谓西方诸语言字母的祖先。据统计,《圣经》中提及黎巴嫩的章节多达66处,位于历史名城苏尔东南10公里处的小镇迦拿,据说是《约翰福音》所载耶稣施行令水变酒的神迹的地方。历史上,黎巴嫩先后被古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拜占廷、阿拉伯、欧洲十字军、奥斯曼等列强占领,也因此留下了不同文明的印记。

       《先知》在中国

       近代以来,黎巴嫩成了阿拉伯文明复兴的摇篮之一。由于它濒临地中海,人口又以基督教徒为多,因而更能吸收来自欧洲的思想与观念,成为阿拉伯人了解西方世界的重要窗口,照著名历史学家希提的说法:“阿拉伯人的四方院子,通过这个窗口,向西窥视外面的世界。”一代代黎巴嫩籍的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在阿拉伯近现代复兴运动中各领风骚。美国学者爱尔伯特·胡拉尼在其名著《复兴时期的阿拉伯思想》中设专章介绍的九位阿拉伯思想家中,就有四位来自黎巴嫩。黎巴嫩文学家的地位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更是显赫。其中,以旅居美洲的黎巴嫩作家为代表的旅美派,成为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个流派。旅美派文学三杰的****纪伯伦是最有世界性声誉的阿拉伯作家,其代表作散文诗集《先知》迄今已译成56种文字,总销量逾700万册。《先知》1923年问世后不过九年,偶然接触此书的冰心先生被“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所吸引,遂将这部作品由英文译成中文,中国读者得以一睹这朵阿拉伯文学的奇葩。几年前由《中华读书报》评选的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中,《先知》也入选其中,这足以证明纪伯伦“思考了一千年的”这部杰作在中国有着无数知音。

       令黎巴嫩文学引以为豪的还有当代诗人、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阿多尼斯。这位生于叙利亚的诗人,因无法忍受本国压抑的政治气氛而移居黎巴嫩,在此生活30余年之久,并获得国籍。他的长篇论文《稳定与变化》以罕见的勇气,对阿拉伯传统文化作了全面的批判与重估,在阿拉伯思想界引起广泛争议,而他就读的贝鲁特圣约瑟大学力排众议授予他博士学位,表现出同样非凡的勇气,堪称黎巴嫩学术思想宽容的典范。客居法国多年后的阿多尼斯于去年末重返贝鲁特,又一次掀起轩然大波,他在演讲《今日贝鲁特:是真正的城市或者徒有其名?》中猛烈抨击黎巴嫩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现状,虽然观点不免偏激、言辞不免尖刻,却也引起了黎巴嫩知识界关于社会现状及未来的大讨论。其实,阿多尼斯的经历颇能反映黎巴嫩社会的宽容性:最激进、最开放、最温和、最保守的思想都可以在此并行不悖。

       中东出版中心

       黎巴嫩文化的繁荣还反映在传媒、出版、教育、卫生事业上。黎巴嫩有各类报刊600多种,广播电台180家,电视台40余家,人均媒体拥有量不但在阿拉伯世界独占鳌头,在世界范围也居领先地位。黎巴嫩传媒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大多质量上乘,多种报刊不仅在国内发行,还行销到许多阿拉伯国家;制作精美、颇有深度的卫星电视节目,也在阿拉伯世界有着很高的收视率。黎巴嫩的出版业一直享有良好声誉,在阿拉伯世界素有“埃及人著书,黎巴嫩人出书,伊拉克人读书”之说,周边一些阿拉伯国家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近年来文化事业每况愈下,而黎巴嫩却一直牢牢保持着中东出版中心的地位。在阿拉伯各国的书店里,装帧最为精美、选题最为独到、内容最具权威的图书,往往都由黎巴嫩出版。黎巴嫩民众普遍受过良好教育,大多数人都会一、二门外语。由于近代曾受法国托管,所以法语在黎巴嫩使用极为广泛,各种商铺、公共设施的标志,全部用阿拉伯语及法语双语标明。笔者在黎巴嫩山区旅行时,曾几次找当地人问路,发现不少农民除了阿拉伯语外,还能说较流利的英文、法文,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黎巴嫩的医疗水平也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黎裔医生在世界上素以医术高超著称,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卸职前在美国做的那次心脏搭桥手术,即由一位来自黎巴嫩的大夫主刀。上个世纪30年代初,“黎巴嫩人民的伟大儿子”马海德从瑞士获医学博士后,不远万里到中国上海从医,后经宋庆龄介绍与斯诺共赴陕北。从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特别是传染病的防治事业联系在一起,为中黎友好关系谱写了一段佳话。

       音乐、时装及其他

       黎巴嫩高度发达的通俗文化也极富特色。黎巴嫩音乐家在阿拉伯世界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女歌唱家费鲁丝更是当代阿拉伯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艺术家,其地位无人匹敌,被阿拉伯人自豪地称为“阿拉伯人派往星球的使者”。阿拉伯世界青年一代更喜欢的那些美貌、妩媚、火辣的歌星、舞星及影视明星,也大多来自黎巴嫩,虽然这些明星在黎巴嫩国内也不无非议。黎巴嫩的时装在中东久负盛名,近年来,黎裔时装设计师更是火爆欧美,有多人跻身世界一流时装设计师的行列。现年40岁的伊利·萨阿卜的时装为众多好莱坞明星青睐,2002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哈里·贝瑞领奖时身着的那套艳压群芳的晚装,即出自萨阿卜之手,他还曾荣获黎巴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勋章。黎巴嫩还以美女闻名遐迩,来自黎巴嫩的美女曾多次戴上世界**的桂冠。在贝鲁特等都市的街头漫步,到处可见明眸皓齿、婀娜窈窕的美女,打扮既入时又开放。所有这些令外来游客流连忘返,难以相信自己身处一个阿拉伯的都市。贝鲁特还拥有阿拉伯世界较为少见的众多夜总会、酒馆、赌场、跑马场,这些主要集中在东部基督徒聚集区的游乐场所,为贝鲁特带来了繁华与喧嚣,也与城市西部穆斯林聚集区传统、保守而宁静的氛围形成巨大反差

黎巴嫩的行政区划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有记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曾先后被埃及、罗马、奥斯曼、法国和英国占领,直到1941年才成为独立的黎巴嫩的首都。历史悠久而复杂,形成了这个多元的城市。

       贝鲁特以东70公里处的贝尔拜克围城遗址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色之一。自从公元前63年巴勒斯坦全境被罗马帝国征服后,罗马人在这里为维纳斯女神和罗马主神兴建了神殿,代替了早期巴力神及其伴侣阿斯泰特女神的庙宇。

       这些古罗马的伟大建筑,历时千年风雨飘零,大部分都在一次灾难性地震中毁坏了。这使得原来被压在下面的更古老的建筑残余部分得以显露出来,也给考古学家出了一个千古难题。在这些建筑中有一部分围墙称为三石塔,所谓三石塔是由三块凿好的巨石构成,这三块巨石每块重800吨,而其中的一块巨石又在7米高处。平稳地放在另两块摆放整齐的巨石顶上。在三石塔附近的石场中还有一块凿好的巨石,高4.5米,宽3.7米,近22米长,这块巨石至少重达1000吨。

       这些巨石建筑显然源于比罗马人更古老的时代。古代有大批朝圣的人,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谷风餐露宿跑到巴力和阿斯泰特的神庙。根据古代阿拉伯人的记载,巴力和阿斯泰特的第一批神庙,是在大洪水之后兴建的。至于这批庙宇的创建者,按阿拉伯人的说法,是远古时代的宁禄王下令由“一族巨人”负责建造的。

       建筑工程学家们说,即使用现代起重机械,也不可能吊装这样沉重的巨石。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把塔顶上那块巨石吊上去放在预定的位置上的呢?而这个巨石建筑又到底象征和意味着什么呢?

       至今,这块巨石还在俯瞰着苍茫的大地,似乎在向游客诉说着这个千年的谜团。它似乎在问每一个游览的人,到底有谁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奥秘呢?

中东的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字

       黎巴嫩行政区划包括6个省(括号内为首府):贝鲁特省(贝鲁特)、黎巴嫩山省(巴卜达)、北部省(的黎波里)、贝卡省(扎赫勒)、奈拜提耶省(奈拜提耶)、南部省(赛达)。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

       首都贝鲁特(Beirut),截止2014年人口约150万人,占黎全国人口的40%,是黎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中东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1975年内战爆发前被称为“中东小巴黎”。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中东约23个国家(含巴勒斯坦):

       西亚国家(地区):

       沙特(利雅得)、伊朗(德黑兰)、伊拉克(巴格达)、科威特(科威特城)、阿联酋(阿布扎比)、阿曼(马斯喀特)、卡塔尔(多哈)、巴林(麦纳麦)、土耳其(安卡拉)、以色列(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法定)、拉姆安拉(实际))、叙利亚(大马士革)、黎巴嫩(贝鲁特)、约旦(安曼)、也门(临时首都:亚丁、法定首都:萨那)和塞浦路斯(尼科西亚)。(16个)

       北非国家(地区):埃及(开罗)、利比亚(的黎波里)、突尼斯(突尼斯市)、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摩洛哥(拉巴特)、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7个)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在英国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情况下,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81(2)号决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英国在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后2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及其附近村镇15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当时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认为犹太人离开故地近2000年,阿拉伯人生活于此已近1300年,怎么能让出家园,况且犹太人的苦难并非阿拉伯人造成,不能以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让犹太人复国。当时的沙特国王曾说:“谁迫害犹太人,就从谁的领土上划出一块给犹太人”。

       事实上阿拉伯人在二战时对犹太人非常仗义。当时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在总人口占少数的犹太人获得了55%的土地,而且集中了巴勒斯坦全境绝大多数的淡水资源,并且都是肥沃的平原。而总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只分到45%的土地,并且都是贫瘠的丘陵,而且领土首尾被分成3块。

       百度百科-中东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黎巴嫩首都”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